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竞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科竞赛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布人:孙莉 |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09:13 | 点击数: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在2025年(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和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捷报频传,以优异成绩展现了学院在计算机领域的创新活力。

7月14日至7月15日,2025年(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总决赛在四川省乐山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500余所高校、共计2000余支队伍积极参赛。经过初赛的严格筛选,最终有195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其中本科组118项、高职组77项)。我院的“纤毫毕现——高空光缆维修机器人”团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在演讲和答辩环节赢得了现场十余位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和本科组实用价值奖的优异成绩。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是一项发展成熟的大学生科技作品比赛,并于2024年荣登教育部白名单。同年,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竞赛评委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榜单中,大赛成功进入四星榜单,在全国计算机类28项比赛中排名第四(前三为五星)。

7月17日至20日,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应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国际生“汉学”)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我院师生在决赛的200余件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我院“星杓问路”与“千灯照彻山河脉”团队在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比赛过程中围绕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沉浸式古风文化冒险游戏,团队成员之间紧密配合,演讲和答辩环节赢得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经过激烈角逐共斩获2项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4C”)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A类赛事,位列计算机类竞赛第3名。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8届,覆盖全国本科院校所有专业,年均吸引超10万名学生参与。2024年入选教育部白名单,在全国计算机类28项竞赛中排名第四(五星为最高级)。历经18年发展,大赛已成为国内计算机领域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学科竞赛之一。

7月20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场赛晋级名单出炉。本次比赛经过前期校赛、省赛网评,决出了进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赛的项目名单,其中高教主赛道513项、职教赛道197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80项、产业赛道121项。我院的“矿安智眼”团队、“智汇3D”团队和“眠检视窗”团队在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比赛过程中围绕工业生产和算法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紧密配合,最终成功进入现场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联合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共同主办,直接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重点支持的双创品牌项目。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被誉为中国高校双创竞赛的“天花板”。

以上三大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实力与专业素养,更是学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育人理念的有力印证。从聚焦实际应用的高空光缆维修机器人,到融合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游戏设计,再到扎根产业需求的创新项目,作品背后凝结的是师生们深耕专业领域的执着、跨界融合的智慧与协同攻坚的韧劲。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对学院长期以来重视实践教学、搭建优质竞赛平台的肯定,也为学子们搭建了从课堂理论走向产业实践的桥梁。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 “产学研用” 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师生将科研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痛点紧密结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持续赋能。

(撰稿:邱慧丽 二审:张万礼 三审: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