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工智能+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发布人:高亚兰 |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17:52 | 点击数:

人工智能+微专业2025年招生工作简章


为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要求,提升我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大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自主发展空间,提升跨学科专业的学习研究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于2025年开办人工智能+微专业,现面向全校非人工智能专业、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二及以上在校生进行2025年微专业招生。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微专业立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数字经济建设需求,对标安徽省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依托软件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宿州市大数据挖掘与治理市重点实验室,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定位,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与讲授课程,保障课程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衔接,为选修本专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性较强,面向全校非人工智能专业、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二及以上在校生招生,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在相关领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为企业培养较高专业素质和先进科研视野的相关领域储备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又具备良好人工智能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培养学生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素养,能正确理解工作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中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思维优势。

三、学制

学制:两年(共4学期)。

四、招生

1. 招生对象:全校非人工智能专业、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二及以上在校生

2. 基本要求:

(1)非人工智能专业、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

(2)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有兴趣或有志在该领域从事工作;

(3)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在校学习无学业预警情况;

(4)身心健康,学有余力;

(5)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 招生规模:50

4. 成班人数:20人

5. 选拔方式:报名人数在招生规模以内的,符合基本要求的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规模的,学院统一组织学生面试,根据面试成绩择优录取。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报名:即日起—2025年10月20日,申请学生将报名材料(附件-人工智能+微专业报名表+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发送至邮箱864139086@qq.com。

第二阶段 面试及公示:2025年10月24日学院组织面试,2025年113日在学院网站公示。

第三阶段 录取:20251112日学院统一公布学生录取名单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阶段 开课:2025年秋季学期组织开课,开课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六、授课方式

独立开班,教学以线下为主,线上结合。

七、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学生在主修本科专业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的,经开设二级学院和合作企业审核,报教务处审定,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八、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线上

学时

线下

学时

理 论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理 论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1

AI001

Python程序设计

2

2

32



16

16

3

考试

2

AI002

人工智能基础

2

2

32



16

16

3

考试

3

AI003

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

2

2

32



16

16

4

4

AI004

行业智能体开发

1

2

16


16

0


5

5

AI0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

2

4

32


16


16

6

小计

9


144


32

48

64















九、课程简介

1.Python程序设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Python语言基础、程序结构、函数与模块、列表与元组、字符串与正则表达式、字典与集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文件操作和异常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Python语言实现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学习后期的专业课及将来从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也是复杂工程项目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Python语言编程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2. 人工智能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AI概述与数学支撑、机器学习核心知识、深度学习入门及应用与伦理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技术理解与应用能力及问题转化能力。

3. 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概述、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代码生成、检索增强生成、多模态生成以及伦理问题与未来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伦理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行业智能体开发

 本课程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线上实践操作,通过介绍智能体的核心流程,深化学生对智能体的认知,培养开发思维,熟悉核心框架。应用平台实操,掌握智能体关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

本课程旨在通过线上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AI实践基础工具的使用与环境配置,以案例驱动教学,围绕经典应用场景开展机器学习项目实践、深度学习应用实践、行业场景AI解决方案以及AI实践中的问题排查与优化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项目思维、问题解决与优化能力、行业适配能力以及协作与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