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3年 09月26日 09:03:26 星期二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支部 > 通知通告 > 正文 >
“教授博士之声——科技创新赋能未来”系列学术沙龙活动之四
作者: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19日 16:08

报告一:

报告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

报告人:梁楠楠(副教授,在职博士)

面向专业:大数据

报告时间:2023122113:00

报告地点:实训楼A113

报告人介绍:

342201198805121023_梁楠楠

梁楠楠,副教授,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项、产学研横向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等各类教学研究项10余项;并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省级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荣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1等。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在多项赛事中获奖。

报告摘要:新一代混凝土材料组分更加复杂,传统的数学回归方法较难实现性能预测及配合比设计的工作。而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受限于人工经验,存在试验量大、材料浪费多、迁移应用难等问题,已难以满足新一代混凝土面向不同工程环境的全流程性能优化及高效绿色发展的要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研发已逐步由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模拟进入到数据驱动材料研发的第四范式。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及高通量计算,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筛选和设计新材料,可大幅提升材料研发速度,降低材料研发成本。结合专家知识与结构化数据,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将经验碎片化数据转换成高通量结构化数据,并借助智能算法可实现混凝土性能优化、多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

 

报告二:

报告题目:网电对抗领域:基于MUOS卫星链路层脆弱性分析的对抗技术

报告人:蒋云霄(副教授、博士)

面向专业:网工专业

报告时间:2023122619:30

报告地点:实训楼A113

报告人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411210754

蒋云霄,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原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移动通信技术、电磁屏蔽干扰技术和数据链通信技术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完成军队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7项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2项,另有多项专利申请中。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9篇。编写教程、教材等10余部。

报告摘要:MUOS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第三代(3G)商用宽带码分多址蜂窝移动电话体系结构。用户终端上行频率为300MHz-320MHz,下行频率为360-380MHz。卫星上的116波束的多波束收/发天线可以支持小型手持终端的上行链路增益和下行链路功率。多波束天线的每个波束支持45MHz带宽的WCDMA载波,每颗MUOS卫星可以支持64WCDMA载波。第1MUOS卫星定位于72°E),可覆盖朝鲜和西南亚2个战场,将增加传统用户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可用性;第2MUOS卫星计划定位于177°E),可加强对朝鲜的覆盖,并将覆盖范围扩大至太平洋地区;第3颗卫星计划定位于15.5°W),可加强对西南亚地区的覆盖,并将大西洋包括在内;第4颗卫星计划定位于100°W),覆盖美国本土;第5颗备用星则计划定位于75°E),可随时漂移到有需要的地区,以增加这个地区的可用信道数量。本报告主要介绍针对MUOS卫星与终端通信为目标,分析其链路层脆弱性,研究并突破MUOS卫星下行链路侦察分析、对抗接入等技术。

 

报告三:

报告题目:微波射频技术的三维智能雷达倒车系统设计

报告人:刘皖苏(实验师、博士在读)

面向专业:软件工程

报告时间:2023122713:00

报告地点:实训楼A113

报告人介绍:

刘皖苏,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习实训中心主任,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宿州学院校级平台1项、宿州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检索1类论文3篇,三类论文4篇)。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四号线工程公安通信系统网络施工组织咨询设计服务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智能手机智慧屏显示关键问题研究”2项。

报告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二维雷达倒车系统的缺点,设计了基于微波射频技术的智能三维倒车雷达系统。首先设计了雷达系统的总体框架、各类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和工作原理;然后,进行了系统硬件模块设计,包括微波射频水平测距模块、地面测距模块、温度补偿模块和智能语音警报模块;最后,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了智能三维倒车雷达系统的具体功能。结合所设计的温度补偿算法对系统进行精确测试,系统可实现水平精确测距、地面凸起或凹坑的精准识别、语音警报和LCD屏上实时显示水平与地面监测距离。

 

报告四:

报告题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报告人:高亚兰(讲师、在职博士)

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报告时间:2023122813:00

报告地点:工B210

报告人介绍:

IMG_256

高亚兰,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目前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进行智能信息处理,计算电磁学等方向的研究。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在安徽省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多项省级赛事中获奖;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报告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愈发普及和成熟,以数字化形态产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形式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本次报告首先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重点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本次报告,期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热点,掌握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能够帮助同学们做好学习和职业规划。

 

报告五:

报告题目:开放式场景下车辆识别方法介绍

报告人:王超(讲师、在职博士)

面向专业:人工智能

报告时间:2023122913:00

报告地点:实训楼A113

报告人介绍:

王超证件照20200703

王超,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就读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图像视频知识挖掘、机器人等研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Jacobs University Bremen),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均工作过。累计参与省部级项目共计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等。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在安徽省创新创业竞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奖。指导本科生发表EISCI论文若干篇。作为宿州学院大数据专业教学团队一名老师,主讲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2021年,被评为建党100周年宿州学院优秀党员。

报告摘要:随着Chat GPT的广泛宣传和使用,人工智能被大众熟知。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或者说智慧,离不开的底层算法对应我们课程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提供的基本算法。本次报告介绍模式识别算法在开放式自然场景下车辆识别相关工作,分析开放式场景存在的情况,车辆识别在矿山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车辆检测、车头车尾识别、车牌识别遇到问题和解决办法。最后做个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报告,期望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激发本专业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思维,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尝试动手做点小项目,为未来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